【黨團范文】
歷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ì chéng,指經歷過的事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黨史發展歷程七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從年成立以來,黨已經走過了年艱辛而輝煌的風雨歷程。我們都知道,黨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和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這年,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年,是我們黨經受各種風浪考驗、不斷發展壯大,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的年。
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一、黨史發展脈絡及學習意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嘗試過許多救亡圖存之路,從太平天國、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舊式農民起義到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最后都走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聲,順應了歷史的規律。
..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舊中國留下了一個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就拿號稱現代工業脊梁的鋼鐵來說,年,全國鋼產量只有萬噸,不及現在一個小鋼鐵廠的產量。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前景充滿懷疑。共產黨能夠建立新中國,能夠建設好新中國嗎?中國共產黨不信邪,硬是頂住各種壓力,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使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具備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國家。這就告訴我們,盡管有曲折、有困難,盡管社會主義道路是前無古人,充滿著探索和艱辛,中國共產黨有能力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好新中國。
.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必由之路
中國要發展、生活要小康,就要回答好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人民幣,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跨越。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和回答了這個重大課題。
二、一百年艱辛與輝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列寧主義的共產國際幫助下誕生的,它從誕生時起,就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奮斗目標,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統一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一誕生,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和革命統一戰線策略,發動和領導工人進行罷工斗爭,為推動人民革命運動新的高潮作了充分的準備。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年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年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干。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嘉興南湖舉行。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參加大會的有人,他們代表著全國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舉行一半時,法國巡捕前來介入,會議被迫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會議內容主要有三點
.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黨綱全文十五條目,吸取了國內四個黨綱和參考俄、英、美共的綱領,規定了黨的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
.大會還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另外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一大標志著中國有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全國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自此我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深遠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開端,她的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新的領導力量和領導核心。中國革命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了。
.有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革命綱領。有了馬克思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
.有了發動群眾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聯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戰略和策略。
.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過建立人民民主專政,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路輔德里號(當時為李達寓所,今成都北路弄號)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的代表等共人,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鄧中夏、施存統、王盡美、鄧恩銘、項英、向警予、高君宇、張太雷。他們代表著全國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也出席了會議。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罷工斗爭達次之多,參加罷工人數萬人以上,在這期間,各地先后建立多個工會。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把領導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黨的領導下,以年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罷工斗爭達次之多,參加罷工人數萬人以上,在這期間,各地先后建立多個工會。
但工人運動受到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色結鎮壓,尤其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林祥謙、施洋烈士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工人運動也從此轉入低潮。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年月日至日在廣州恤孤院后街號舉行。
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瞿秋白、張太雷、張國燾等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人),代表全國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
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關于在中國實行國共合作的決議,正確地分析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民主主義立場,以及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的可能性。黨的三大關于實行國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確的。
意義: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第一次國共合作于年月日在廣州開幕。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譚平山等出席了會議。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聯盟。大會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核心的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成為革命高漲的起點。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年月日—日在上海舉行。
出席代表: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陳潭秋、張太雷、周恩來、彭述之、李立三、羅章龍等人(其中有表決權者人),代表全國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北伐戰爭時期
Ø—年共產黨、國民黨第一次合 作。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也稱北伐戰爭。
基本消滅軍閥,實現中國的統一。
Ø年月日 蔣介石屠殺共產黨和 群眾,第一次大革命失敗。
土地革命時期
Ø土地革命、武裝對付國民黨。
Ø土地革命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 期):中共領導下的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爭,至年月日西安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為其結束的標志。
Ø土地革命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Ø八一南昌起義。
Ø八七會議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開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
Ø年月,中央紅軍被迫退出中央革命 根據地進行長征。
Ø年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 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
Ø年的月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一二•九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Ø年月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Ø年月底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Ø年月,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共兩黨重新合作的主張。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實際上接受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政策。
抗日戰爭時期
Ø年月日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對于最早失陷的東北三省來說,抗日是從年到年,長達年之久。
Ø年月日,日本帝國主義者以制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Ø 第二次國共合作 新四軍、八路軍、游擊戰。
解放戰爭時期
Ø解放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年月至年月中國共產黨推翻了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并于年月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Ø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年月日至年月日,從遼沈大地到華北平原,從黃海之濱到淮河兩岸,人民解放軍在廣袤的土地上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大決戰。以三大戰役為標志的戰略決戰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的光輝里程碑。
建國以后
社會主義探索階段
INTRODUCE
Ø年月日,開國大典。
Ø土地改革運動展開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度、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運動,人民公社、大躍進。()
Ø鎮壓反革命運動
Ø三反、五反運動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
Ø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Ø反右派斗爭
Ø抗美援朝戰爭,年月日,朝鮮戰文化苦旅 讀后感爭爆發,年月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Ø西藏和平解放。年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
Ø年八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毛澤東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Ø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文化大革命階段
INTRODUCE
Ø文化大革命指年月至年月在中國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動。年月四人幫被粉碎。
Ø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向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奪權;目的是所謂變資產階級專政為無產階級專政;運動表現為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內戰。
Ø設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四人幫由迫害老同志。
Ø知識分子受到迫害。
Ø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了四人幫,使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又得到了加強。
Ø年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 結束。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INTRODUCE
Ø隨著蘇聯的解體,東歐國家的劇變。年,確立了社會主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
Ø、年,施行了醫療及住房市場化改革。
Ø年,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Ø年,西部大開發戰略。
Ø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Ø年,黨的十六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Ø基本國情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Ø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致敬袁隆平作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Ø國際地位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Ø建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Ø建國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年月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黨史的基礎知識(一)
、年月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有兩個人貢獻特別突出黨史知識學習資料,在黨的創建史上被稱為南陳北李。他們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湖北是全國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個地區之一,董必武和陳潭秋作為湖北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年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
、年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定,并明確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年月爆發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高潮的到來。年月日以武漢為中心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爆發,將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推向頂點。
、年月日,軍閥吳佩孚血腥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二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等先后被殺害。
、年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年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年至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年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年月日,上海學生及其他群眾舉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開槍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年月,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共產黨人的家風,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指出了誰是中國革命的敵人、誰是中國革命的朋友。
、年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武,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年月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城,全殲守敵,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的反動軍隊。
、年月日,為抗議英國水兵在漢口的暴行,武漢人民舉行反英游行,沖入并占領英租界。迫于人民革命斗爭的壓力,英國政府被迫將漢口英租界交還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年初,毛澤東到湖南湘潭、湘鄉、長沙等地考察,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論述了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年月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月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年月日至月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這是黨在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為挽救革命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年月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年月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思想。這次會議史稱八七會議。
、年月,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領導制定了《鄂南農民暴動計劃》。
、年月,中共黃麻特委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長征沒有結束理想永不能丟、麻城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這次起義史稱黃麻起義。
、年月,中共中央派周逸群和賀龍到洪湖和湘鄂邊地區發動群眾,領導開展武裝斗爭。在此后的革命斗爭中,他們領導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年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決議案,成為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次會議史稱古田會議。
、年月,紅三軍團在湖北大冶縣劉仁八鎮成立,彭德懷任軍團總指揮。
、年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在黃安縣七里坪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年月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通令,成立以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國的紅軍。
、年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年月,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在陜西省延平縣會師,是紅軍長征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部隊。
、年月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
、年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
、年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年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黃河作戰。月上旬,根據中央決定過河部隊改稱西路軍,開始了轉戰河西走廊的悲壯征程。
、年月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年月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年月,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由延安至武漢,籌建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
、年月,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達成協議,將南方省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年月日,新四軍第一個軍部在武漢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年月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它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張全國性報刊,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后到取得全國政權之前,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出版,并且出版時間最長的大型機關報。
、年月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定黨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年月日,武漢淪陷。年月頒布的《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進行全市人民防空警報試鳴,以警示市民不忘國恥,增強國防意識。
、年月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兩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等主張。月日,毛澤東將以上三點主張概括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年月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講話。
、隨著敵后抗日游擊戰的發展,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一個是共產黨軍隊為主的敵后戰場。
、中國共產黨從抗戰一開始就提出了一條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對日作戰,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
、年月,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進攻戰役,參加部隊有個團約萬人,故稱百團大戰。此役,沉重地打擊了敵軍,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年月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戰斗在武漢外圍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整編為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
、年月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對日戰斗中壯烈殉國,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中國共產黨最高將領。
、年月,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發表講話,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
、年月,延安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從國民黨將軍到解放軍大校:王志遠的傳奇生涯。這次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
、年月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的會上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講話。
、年月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
、年月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中國共產黨關于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的主張。
、年月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
、年月日,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在重慶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年月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中原軍區部隊發起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全面內戰爆發后,在全國范圍內,除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的第一條戰線外,又形成了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美軍暴行,反對蔣介石政權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的愛國民主運動的第二條戰線。
、年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年月日,劉伯承和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江漢飛傳劉鄧捷,中原重見李鄭回是年月陳毅《吟反攻形勢》一詩中的詩句。李鄭是指李先念和鄭位三。
、年月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的工作迅速在全國各解放區展開。
、年月發起的襄樊戰役,殲敵萬余人,活捉國民黨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長官康澤,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宜城、南漳、襄陽、樊城廣大地區,取得了開辟桐柏解放區以來的最大勝利。
、年月日至月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這一戰役歷時天,共殲滅國民黨軍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年月日,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強調必須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武漢解放的時間是年月日。
、年月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軍區在孝感花園鎮成立。月日,省委、省政府遷駐武昌。
、年月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提出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科學概念。
、年月日,《湖北日報》創刊。
、年月日至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展示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
、建國初期,從根本上穩定物價,做到國家財政收支和市場物價供求基本平衡的重大措施是統一全國財經工作。
、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穩定市場,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經過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穩定了物價,結束了國民黨統治自抗戰以來物價暴漲的局面。
、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是指抗美援朝、土地制度改革、鎮壓反革命。
、年至年間,我國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了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運動,即三反運動。
、年月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標志著我國開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從年開始,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標志著大規模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始。
、年月,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上,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
、年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年月,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確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
、到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
、年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年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
、年月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一篇生動的馬克思主義的報告》,介紹、總結和推廣湖北省委關于襄陽專區興修水利的經驗。
、年月,武漢重型機床廠建成投產,從此開創了我國生產重型機床的歷史。
、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成功地創作了以湘鄂西蘇區斗爭為題材的歌劇《洪湖赤衛隊》,成為新中國歌劇里程碑式的經典之作。
、年月,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年月日,我國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年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
、年月,中共中央推廣了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辦合作醫療的經驗。自此,全國農村多數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
、年月,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在湖北十堰開始建設。年月建成投產。
、年月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年月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年全部建成。
、年,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成效顯著,解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鐵路運輸和鋼鐵欠產等問題。
、年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紅安縣涌現了多位高級將領,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共和國十大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共和國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年月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尊重臺灣現狀、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建議兩岸實現通商、通郵、通航。
、年月日至日,中共湖北省委召開三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傳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著重討論了如何把湖北省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
、年秋,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農民率先包干到戶。年月日,中共中央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年月日至日,湖北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決定撤銷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恢復湖北省人民政府。
、年月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這篇講話成為指導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年月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批準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和《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條例》,決定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年月日,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九單位聯合向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發出倡議,開展以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
序、講道德)和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此后,這項活動又和三熱愛(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活動相結合。
、年月日,武漢鋼鐵公司一米七軋機工程經過年多的緊張施工,經國家驗收正式投產。
、年月,武漢市重新恢復、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年月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提醒全黨全社會重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
、年月日至日,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先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年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稕Q定》規定整黨的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
、年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工作會議,決定改變政社合一體制。
、年月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于年月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年月日至日,全國首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到年,國家共實施了五個五年普法規劃。
、年月日至月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年月,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正式提出湖北省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
、從上世紀年代起,湖北實施清江水電資源梯級開發戰略,先后在清江干流興建了隔河巖、高壩洲、水布埡三座大型水電站。
、年、年,中央軍委確定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其中湖北籍軍事家有位,分別是李先念、徐海東、王樹聲、林彪。
、年月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地區。
、年月日至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年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年月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作出《關于科教興鄂的決定》,率先在全國提出科教興省戰略。
、年月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湖北宜昌三斗坪正式開工。
、湖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工作,從年開始試點,到年底,全省%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
、年月日,國務院特準堅贊諾布繼任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年月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吳天祥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吳天祥精神的感召下,湖北相繼成立的萬多個吳天祥小組,堅持不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民、利民、為民活動。
、年夏,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帶領全省軍民戰勝了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創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年月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三講教育由此開始。
、年月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年月日,國家計委正式批復,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
、年月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年月日,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
、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縣域經濟要以民營為主體,走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之路的指導方針,為縣域經濟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為了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年月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年,湖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年,武漢百步亭社區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年,中央宣傳部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向全國推廣該社區經驗。
、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一主兩副戰略。一主兩副是指以武漢為中心城市,襄陽和宜昌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共中央決定從年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年月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正式會談。會后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
、年月日至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湖北籍航天員聶海勝與費俊龍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完成空間科學實驗后安全返回。
、年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年月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相關政策。
、年月日至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時明確指出,湖北應該加快發展,走在中部地區前列,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在認真總結湖北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鄉辦點試驗的基礎上,決定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
、年月日,中共湖北省委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決定》,標志著湖北兩圈一帶總體戰略形成。
、年月日至日,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年月日,中組部、中宣部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創先爭優活動進行部署。創先爭優活動,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
、年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制定和下發關于黨史工作的文件。
、根據中央新時期援藏援疆工作的統一部署,湖北相繼開展了對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區、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的工作。
、年月,我省先后啟動了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建設規劃。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從年月份開始,集中個月時間,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亦稱三萬工程。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黨的一大:
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年在上海召開。
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黨史知識學習資料?,F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史知識。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黨的三大:
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黨的四大:
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于如何爭取領導權黨史知識,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黨史知識。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黨的五大:
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并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黨的六大:
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黨史知識,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七大:
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
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年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年月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共產黨人的家風,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黨史知識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年月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黨的八大:
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長征沒有結束理想永不能丟,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黨史知識,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黨的九大:
在年底到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使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黨的十大:
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黨的十一大:
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會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史知識,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的十二大:
年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黨的十三大:
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大會還制定了到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黨的十四大:
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后,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年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史知識;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黨的十六大:
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后,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黨的十七大:
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黨史知識,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黨的十八大:
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黨的十八大的主題是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明確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卮饒远ú灰谱咧袊厣鐣髁x道路政策立場。
黨員的標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部分。中國革命在過去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在以后更需要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階級將來要發展,要成為人口中的大多數,農民在使用機器耕種之后也變成工人。最后全體人民都是工人。(我們黨歷來依靠無產和半無產。)一切黨員必須承認這點。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要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她現在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在將來要為轉變到社會主義而斗爭,最后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斗爭。
(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制度的要點另外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般地不破壞私有財產的制度,但社會主義就首先要在工業中然后在農業中破壞私有制。在農業中組織集體農場,這時,只能依靠工人及貧雇農,不能依靠一般農民,只是團結農民。)一切黨員必須具有為黨的這些目的而堅持奮斗的決心。
、因此,現在的人做一個共產黨員,必須是一輩子都要堅持革命斗爭。如果在中途不能堅持革命斗爭,就不能再做共產黨員。這種革命斗爭是包或政治的黨史知識、經濟的、思想的斗爭在內,并且還要和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進行武裝斗爭(但不是說要當一輩子兵)。
、一切共產黨員進行革命斗爭,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之下去進行。因此,一切黨
員必須執行黨的政策和決議,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對于黨內黨外一切損害黨的利益的現象必須進行斗爭。否則,就不能做一個共產黨員。
、一切黨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公共的利益,即黨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黨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的即黨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為人民犧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產黨員。(鄉村中互助組、互助會、合作社,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方式之一,是半社會主義。不怕犧牲自己一點,努力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會主義。公營工廠生產競賽,更是社會主義。)
、一切黨員在革命斗爭中,必須勇敢堅決,不能在嚴重的艱苦的環境中退縮,不能向敵人投降,不能叛變共產黨與共產主義。否則,就不能做共產黨員。
、一切黨員都必須為人民群眾服務,使黨與人民建立很好的關系,認真地了解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意見并及時地向黨反映,把黨的政策向人民群眾作宣傳解釋黨史知識。除開經過批準的少數黨員外,每個黨員都必須在自己的職業之外,再做一件黨的組織或支部所分配的社會服務的工作。不能這樣做的人,都不能做共產黨員。
、一切黨員為了能夠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項,都必須努力地學習,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的思想,使自己的覺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學習的人,是不能做好一個共產黨員的。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大家好!
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年在上海召開。
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黨史知識學習資料?,F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史知識。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于如何爭取領導權黨史知識,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黨史知識。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并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的洪流,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黨史知識,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
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年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年月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共產黨人的家風,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黨史知識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年月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長征沒有結束理想永不能丟,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黨史知識,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在年底到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史知識,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年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大會還制定了到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后,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年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史知識;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后,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黨史知識,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黨的十八大的主題是毛主席在金沙江畔——訪老船工張朝滿:明確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卮饒远ú灰谱咧袊厣鐣髁x道路政策立場。
謝謝大家!
第篇 黨史發展歷程中國共產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部分,即新生期、奮斗期、探索期、逐步邁向成熟期。
一、中國共產黨新生期
清末民初,人民深受軍閥混戰的殘害和西方殖民者的壓迫。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中國國民黨由于它的自身原因限制,無法滿足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需要。因此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迫切要求成立自己的組織。年,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采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年的五卅運動標志著全國范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
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干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但是在斗爭的關鍵時刻,由于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對統一戰線內部的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與反動性認識不足。因此,沒有及時有效地組織革命力量同他們作堅決的斗爭。結果,當蔣介石、汪精衛控制中國國民黨先后叛變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擊,導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敗。
年革命失敗后,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軍閥統治,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實行極其殘酷的鎮壓。在年到年上半年,就屠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萬多人。但是,共產黨人并沒有被嚇倒,被殺絕。他們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戰斗了。
年月日,周恩來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月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后,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它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后爆發。自年大革命失敗到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毛澤東組織建立了中國農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并帶領軍隊進駐井岡山。于年與朱德帶領的起義軍會師于井岡山,創立了紅軍第四軍,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年,全國紅軍發展到萬人,共產黨員也從年大革命失敗后的萬多人發展到多萬人。
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黨內的左錯誤幾乎使城市中有組織的革命力量損失貽盡。黨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腳。年,被迫撤到江